易众问问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管理 健康 服务
查看: 5745|回复: 0

如何面对亲人的病危与去世?

[复制链接]

59

主题

64

帖子

641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641
发表于 2016-3-1 23:44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【父母曾赋予你生命,并养育你长大;你成年后希望能用足够的成熟与温暖去爱他们,这是人之常情。而现在,父亲过早的离去了。那么,怎样才是对逝去亲人的最好纪念?以父亲对你的爱,你生活得幸福快乐,恐怕才是他最深刻的愿望。】
   
      如何面对亲人病危与去世,是天下最难的事。
      没有亲身体验的人绝不能理解这里的痛苦。
      这次与我交谈这一痛苦人生课题的是一位年轻女孩。
      秋水与我在网络相识。她常看我的博客,先是悄悄留言,后来写信。通信内容广泛,涉及社会人生爱情。我们成了未曾见面的朋友。几个月前,她告诉我,父亲刚被查出肺癌,且到了晚期,医生说已错过了动手术的时机。
      于是她和姐姐选择了刻意隐瞒。
      她们担心父亲承受不了,一旦让他知道,不仅会拒绝服药,甚至自暴自弃。她的叔叔也曾患癌,父亲当时的态度十分鲜明,不同意化疗——结果是化疗后叔叔去得更痛苦了。
      她想,不如就让父亲这样心态好地过下去,反正治疗是无效的。
      然而,秋水又很矛盾。
      她说:“如果瞒着他,到了不得已时才让他知道,父亲会不会怪我们?或许人在将死之际都会挣扎?或许他会拼死化疗?至少他为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努力。毕竟,生存的权利是他的。现在他已经怀疑了,说我们合计着骗他。一次临睡前,他看着我们,眼里充满了悲伤与绝望,眼泪就掉了下来。我的心都碎了。我也经常看见他独自坐在那里冥思苦想,很痛苦。我又想,怀疑说明心中仍有企望,总比绝望好啊。
      昨夜想了整宿没睡,犹豫着到底该不该告诉他。
      柯老师,您能帮我吗?
   
      秋水的信让我有些迟疑。
      生与死从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事。怎样对待生与死,不仅仅是人伦亲情,还涉及多方面哲学课题。
      在我成长的年代,社会缺少必要的死亡教育。“死”是一个相当避讳的字眼,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往往在亲人罹患绝症后不知所措,大多数人会选择刻意隐瞒直到亲人去世。
      其实我们的先人对生死有着相当达观的哲学观,“红白喜事”中的“白”指的即是丧事。在古人看来,生是一种生命状态,死亦是一种生命状态。这才会有许多关于死的词汇,如“永垂不朽”,如“千古”,如灵魂的“永生”。
      我年轻时曾在农村插队,经历过村里的不少红白喜事。娶媳妇嫁姑娘自然要大办酒席,吹吹打打请来一干“响器”,远近的亲朋好友吃喝热闹一场,是人之常情。但死了人同样要置办酒席,请来“响器”,唢呐笛子锣鼓响成一片。当送葬的队伍在鼓乐中走向山里的墓穴时,常引来一群群孩子跟随看热闹。记得当年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去世,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算相当高龄,全村人聚在一起为老人办“喜丧”,老人生前穿过的衣服,盖过的被子,包括使用过的锅碗瓢盆被人们一抢而空,说要“沾沾老人的福气”。”
      这种朴素的生死观给了我深刻印象。
      我这样给秋水回信:
      “父亲突然得了绝症,你还年轻,缺少精神准备,可以理解。如果不以贬意理解以下四个字,那么,‘贪生怕死’也是一种生命的常态。死亡毕竟是令人恐惧的事情。


QQ交流群:322693347
热线电话:15895763600         
邮箱:zhongguoguwen@163.com
网站:www.zhongguoguwen.com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易众问问 ( 苏ICP备15061653号 )

【网友发言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】

GMT+8, 2025-5-5 06:15 , Processed in 0.101334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